在前两天,“覃仕勇说史”发布了两篇文章,分别是《马良山之战:志愿军首次实施多兵种协同作战,英国人一下子被打懵》和《正洞西山之战:中国坦克突然杀出,骄横的美国坦克兵顿时慌了手脚》。这两篇文章讲述的是:为了通过战争促进和平,彭德怀决定调动六个军,在阵地上发起战术性攻击,用实力迫使敌人回到谈判桌上,接受我方条件。
战果非常显著。志愿军第六十四军在马良山之战中,全歼了英军一个营,并击溃了赶来反扑的另一个营;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在正洞西山战斗中,全歼美军王牌“骑一师”的一个整营,并歼灭了其加强营。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中国志愿军在多次局部反击中共夺取并巩固了九处重要阵地。第六十五军甚至彻底清除了开城以南地区的南韩军,把实际控制范围扩大了约280平方公里。这一系列胜利最令人振奋的地方在于——所有战斗都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完成的。炮火、坦克、步兵密切配合,让联合国军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被“火力碾压”的滋味。
美国方面深受震动,只得振作精神,重新审视谈判策略。然而,此时从事情报工作的李克农发现了一个隐患——在清川江口至鸭绿江口一带,像大和岛、椴岛、炭岛这些岛屿上,驻满了美韩的军事情报人员。他们架设了雷达、对空监测台和窃听设备,全天候监控我军动向,对志愿军构成了极大威胁。
展开剩余62%李克农敏锐地意识到,美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很可能会利用这些岛屿作为筹码,给我方制造不利条件。于是,他建议彭德怀尽快“挤掉这颗毒脓”。
彭德怀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当即召开会议,命令道:“实施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彻底拔除敌人据点!”
这一命令一出,空军、海军全体沸腾。此前的多兵种协同主要还是陆军各兵种之间的配合,而刚刚组建成型的空军和海军还没机会在实战中亮相,这次正是难得的实战练兵机会。
空八师政委葛振岳在沈阳于洪屯机场为即将出征的飞行员壮行时,豪情满怀地喊出了“轰炸机部队首战必胜!”的口号。首战任务由空八师第二十二团第二大队执行。
那天,九架杜-2轰炸机满载81枚炸弹,犹如利箭一般掠过长空,直扑大和岛而去。轰炸极为精准——81枚炸弹中有71枚命中目标,炸死敌军60余人,其中包括一名少将作战科长和海军情报队长,炸毁房屋40多栋,烧毁粮食20多吨、弹药15万余发,还击沉登陆艇两艘,目标被彻底摧毁。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五十军在空军的支援下,乘船渡海直攻椴岛。战斗仅持续不到40分钟,便全歼了岛上盘踞的400多名敌军。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作战,行动干净利落,配合无懈可击。
美国人向来自信于自己的空袭能力,从没想过有一天中国人也能把炸弹投到他们头上。这次遭遇轰炸,让他们难以接受。美联社第一时间报道称:“这样的猛烈而精准的袭击,不可能是中国人所为,中国人没有这种能力!”美国其他媒体也随声附和:“亚洲人不具备如此完美的海陆空联合作战能力。”
然而,事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中国军队的陆海空协同打击还在持续进行。朝鲜西海岸的大和岛、小和岛等十多个岛屿相继被收复,敌军损失惨重。
最终,震惊与压力让美国不得不低头。1951年11月23日,美方被迫接受中朝方面提出的原则——以双方部队的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达成了第二项议程协议。这场陆海空联合作战,不仅赢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也为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