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斗指丙时炎气浓,江南地热似熏烘”的大暑节气。
回顾刚刚结束的小暑,今年的小暑节气就已经热到起飞,堪比常年大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小暑节气(7月7日至21日)全国平均气温达23.75℃,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数据以来最热的小暑节气。而在各省区市平均气温中,山东、河南、青海都经历了最热的小暑,山西、甘肃则是同期第二热。
不过,常年数据显示,大暑才是全年中最热的节气,夏季的闷蒸和暑热都会在此时节达到鼎盛。那么今年的大暑还会比小暑更热吗?
据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信欣介绍,从热度上来看,预计今年大暑期间,受大陆高压控制的新疆地区将盛行高温天气,且气温偏高;而中东部地区的高温并不算突出。今年,副热带高压较往年提前加强北抬,使得很多地方也热得超前。今年夏至节气的全国平均气温就已经赶上了常年大暑节气,而小暑的平均气温更是打败了除去年以外的所有大暑节气。因此,今年的大暑未必能热过刚刚结束的小暑。
虽然今年大暑可能热不过小暑,但并不代表大暑就不热了。过去几天,南北方各有降雨发展,高温收缩到安徽、河南、湖北一带。未来几天,随着降雨减弱,高温又将以河南、安徽一带为中心向外扩张。预计24日开始,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广西、广东、四川盆地、贵州东部等地高温天气将陆续返场,特别是25日至27日,四川盆地局地最高气温又可能达到40℃及以上,闷热感升级。
另外,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华北南部、黄淮等地的高温也会发展增多。同时,华北、东北一带闷热感加剧,24日前后东北多地最低气温也能达到25℃以上,夜间入睡可能需要空调相伴。
夏天尚未结束,暑热仍将持续。大家外出时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不能掉以轻心,谨防中暑!
今天,受台风“韦帕”外围环流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江南、华南多地出现分散性的大雨或暴雨天气。而北方的较强降雨则集中在副热带高压北侧边缘,河南、山东、辽宁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雨势强劲。
预计明天,南方出现强降雨的地方将明显减少,主要是贵州西部和北部、广东南部等地还会有大到暴雨。
后天,南方的降雨将进一步减弱,西南、华南西部等地主要以小到中雨为主。
雨水此起彼伏,南方的降雨逐渐减弱,但北方的雨水却增多起来。明天起,随着冷空气南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交汇,北方新一轮强降雨过程将拉开帷幕,主要影响时段为24日至26日夜间。
中央气象台预计,23日至26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偏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将达50至100毫米,局地可达150毫米以上;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而且,由于副热带高压强势,雨带东移较为缓慢,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一带的较强降雨将持续2天左右。从常年来看,随着北方雨季的到来,华北、东北一年之中降雨量最多的节气也是在大暑。
提醒北方的小伙伴们,未来几天华北、东北等地部分地区雨势强、累计雨量大,需密切关注当地最新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外出时注意携带雨具。此外,正值暑期,要加强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远离山区、河道等危险地带。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