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备强大运动控制能力的基础上,人形机器人还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应用场景中,执行各类复杂物体的灵巧操作,这对具身智能模型训练的数据量与数据采集场景提出了更高需求。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同步开放了多个支持全场景交互的虚拟机器人训练场。
总台记者 袁嘉忆:这里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数据采集基地,机器人“天工”的不少操作技能就是在这“熟能生巧”练就的。我们看到这里有起居室、客厅、厨房、商超、工厂等各类场景,平时研发人员就是在这些真实场景里去采集机器人执行各项操作任务的真机数据。不过真实场景里能同时运行的机器人数量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大规模的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和训练,研发人员搭建了数字孪生仿真场景,机器人可以自由操作场景内的各类物品。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部门负责人 车正平:一个高质量的仿真环境的搭建,要求视觉具有非常高的保真度,尽可能和实际生活、实际物理世界是一致的。我们希望物体的模型在仿真中的交互行为和真实世界中也完全一样,就包括微波炉门的打开方式、它弹开之后的滑动距离等等。
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打造的高保真铰接物体数字资产数据集,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了6大数字孪生机器人训练场,并实现对抽屉、橱柜、冰箱等200多种高精度可动物件的仿真。开发者可直接基于已有环境训练,也能快速生成新铰接物体资产,扩展仿真场景。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王胜东 袁嘉忆 胡亚利
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